小儿心脏瓣膜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葛均波院士心脏瓣膜全介入未来可期
TUhjnbcbe - 2025/4/13 22:38:00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07905.html
                            

原创健康报健康报

心脏瓣膜介入掀起了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革命。5月27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开幕式上,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在主题报告中盘点了20年来心脏瓣膜介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方向提出展望。

TAVR手术优势凸显

20年前,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诞生。年,法国医生AlainCribier穿刺房间隔,从二尖瓣到主动脉穿入导丝,将人工瓣膜植入一名主动脉瓣严重钙化狭窄、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体内,完成了世界首例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R)。此后的十余年间,瓣膜新产品层出不穷。随着器械进步,TAVR的安全性也在逐步提升,患者的预后大大改善。

—年陆续开展的PARTNER系列研究、CoreValve系列研究,真正把TAVR技术推向临床应用。这些研究证实TAVR的手术效果在许多方面优于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AVR),逐步确定了T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的地位。

根据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数据库数据,在14万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高风险患者(STS评分大于8%)占6.2%,中风险患者(STS评分为4%~8%)占13.9%,低风险患者(STS评分为4%以下)占79.9%。虽然TAVR手术起初作为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补充治疗手段应用于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中,但其实,低风险患者才是接受TAVR治疗的主要人群。目前,国内外许多临床指南已将低危高龄患者列入TAVR适应证,TAVR手术的数量明显增加。

在英国、北欧等多地开展的研究显示,新型瓣膜经导管植入不仅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且预后更好,并发症也显著减少。介入医生在试图进一步验证TAVR手术在低危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放宽手术适应证,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被推荐接受TAVR。

六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无法将TAVR应用至所有患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TAVR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结合TAVR技术现有的发展脉络,我们可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二叶瓣虽然欧美指南未推荐将TAVR应用于二叶瓣患者的治疗中,但在国内,临床研究和广泛实践已充分验证TAVR在二叶瓣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

主动脉瓣反流临床常用的瓣膜无法适用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不过经心尖植入的方法已日益成熟,并逐步过渡到经股动脉途径,目前在这方面,我国的技术及实践应用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提高瓣膜耐久性生物瓣膜会在植入十年左右时发生损伤,进而再次导致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因此,瓣膜耐久性是下一步瓣膜研发的关键点之一。目前,多聚合物高分子瓣膜、可降解促内皮新生瓣膜可能替代生物瓣膜成为新选择。同时,研发面向年轻患者的治疗方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葛均波院士心脏瓣膜全介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