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压着胸口的大石头终于消失了痛苦四年的心 [复制链接]

1#

心脏瓣膜是心脏血液循环的“大门”,只有这个门顺利地开合、通畅,心脏才能健康有效供血,一旦瓣膜狭窄或无法闭合,心脏就会出现动力不足或衰竭。心脏瓣膜的异常,会引发出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这让很多心脏瓣膜病患者非常痛苦甚至难以忍受,常见有心悸、胸闷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不能平躺入睡等情况,但同样是患上了心脏瓣膜病,但病情不同,程度不同,所引发的症状也是不同的,那么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如何帮助心脏瓣膜病患者摆脱痛苦的呢?

整个胸口像有石头压着,4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痛苦不堪

在广慈中医的门诊中就曾遇到一位心脏瓣膜病不严重,但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60岁的常老师四年前还是咸宁市某高中的高三老师,但是因心脏瓣膜问题退下来,最近一次心脏彩超报告显示:主动脉瓣中度返流,二、三尖瓣微量返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常年吃阿斯匹林,辛伐他汀,降脂宁片,消心痛;有时还胸疼、牙疼、口干,乏力,出汗,体重,身高,有肚子,腹部按压有点疼痛感;精神不在状态,性子急爱生气;有时出现胸闷、不能平躺入睡;整个胸口象有石头压着;血压高,尿酸偏高,血脂偏高;有时头疼,头晕,晚上爱上厕所;从十点到早5点最少得起夜3次,最多1个多点起夜一次。

早点找到中医古方就不用受那么多痛苦了,没想到疗效这么神奇

医院就医,医生看心脏彩超不严重,让其观察,后来她是在感到难受痛苦并询问医生治疗办法,才开了四种药,无奈只能在家养着,可是身体不好的症状越来越多,全家人不得不寻求好的治疗,幸运的是女儿找到广慈中医,看舌象淡紫苔白腻,证属痰湿内阻,通过坚持服用中医古方通脉管、降三高、理脾除胀、清肝肾瘀热,和疏通心、肺、胆、胃的痰饮及瘀阻的络脉,宽胸养心,解决胸前剧痛,不能平卧,大汗出,口干的症状。此方由著名的虚寒型胸痹心痛短气病古方化裁而来,效力显著,3个疗程症状大减,胸闷压石头的感觉消失了,心脏瓣膜病也好转了,三高也好些了,起夜次数也减少至1次了,随证调方又巩固两个疗程,疾病的烦恼摆脱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见人就称赞中医古方神奇

心脏瓣膜病患者“起夜”次数频多,中医补肾气、固涩止尿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就是所谓的“起夜”。肾气充足,固摄功能正常发挥,贮藏于膀胱的尿液能够有度的排泄。若肾气虚弱,固摄无权,则可以出现尿频的症状。夜晚阳衰阴盛,机体也是阳气较弱,故肾虚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夜尿频多的症状较为明显。

“起夜”西医学认为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从原理上看肾脏血管丰富,夜晚平卧时,肾脏内负担了比白天直立时更多的血液,所以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的“净化”功能就减退了,尿液会明显增多。肾脏的“净化”作用主要是靠丰富的毛细血管的滤过作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压造成血管内皮改变,影响肾脏净化的作用,产生尿液增多就更加明显。所以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夜尿增多时,一定要注意肾脏的保护。再者是精神神经因素,有些人会因为情绪紧张、焦虑出现夜尿增多,俗称“神经质性尿频”。中医治疗“起夜”频多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多从肾气不足入手,补肾气、固涩止尿。

心脏瓣膜病痰湿内阻、气机不畅,中医如何调治?

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由于它具有黏腻、阻滞的特性,所以当它产生后,会为其他疾病的形成创造条件。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痰;还有一种是“无形之痰”,比如脂肪,脂肪具有“痰”的污秽、粘滞、稠厚的特征,它是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的。我们身体本来轻轻松松的,被痰湿裹住了,就好像你的腰上拴着一个秤砣,总是很重,很不舒服,干什么都觉得费劲,身体沉甸甸的感觉挥之不去,像灌了铅似的。下肢浮肿,颜面浮肿,说明内有水湿。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悸是阳虚里寒,难以温润之故。痰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见气短。

“生龙活虎”靠气机,心脏瓣膜病患者精神不在状态是气机不畅

气是一种活动能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必须不断地运动到全身,才能发挥正常作用,否则就死气沉沉。气的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及脏腑功能活动存在的体现。气的运动,常常被称为“气机”。不同类型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升降出入是气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气的运动形式,体现在不同的脏腑生理活动中,实际上也是脏腑的生理特点。比如肺的宣发与肃降、肺的呼气吸气,就包括了肺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形式还体现在脏腑的相互关系上。如脾气要升,胃气要降,肺的呼气,肾的纳气等。气的正常运动,被称为“气机条畅”,表示脏腑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而气的异常,被称为“气机不畅”,是心脏瓣膜病患者精神不在状态的原因。

如果说气是生命的根本,那么,血就是这个根本的依托。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气与血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彼此不同,却又相互依赖;共同生活在身体这个大家庭里。气离不开血,血也离不开气。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生气、养气、载气。一个好的家庭,夫妻和睦是根本,一个好的身体,气血平衡、气机通畅是前提。如果夫妻不和睦了,两者同床异梦了,那么整个家庭就会麻烦不断;如果气血不平衡了,气虚或者是血虚,气机不畅了,那么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帝内经》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心脏瓣膜病患者要调节气机条畅,使气血平衡,心脏瓣膜病才能逆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