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惋惜错失最佳手术时机,3年后费用翻3倍 [复制链接]

1#
01

对于心脏瓣膜病,手术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很多人面对手术都会迟疑、犹豫。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病例:

一位50岁男性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没有明显症状,但左心室已经增大,符合手术指征。当时建议手术治疗,出于各种考虑,他没有接受。

两年后他再来住院时,症状已经影响到生活了。虽然再次提出手术建议,但他服用强心、利尿药物后自觉症状减轻,选择继续保守治疗。

结果接下来一年,特别遗憾,他的症状明显加重,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手术风险变得很大,医院医生都不敢手术。

现在他回来找到我说:

我现在决心很大,即使是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我也要做。

02

问题是,只有决心是不解决问题的。

随着心脏状况一步步恶化,肺功能、肝肾功能及全身代谢、内分泌功能均受到损害。

这个手术在两年前大约5万元就够了,目前由于手术难度增加,估计做下来要15万元~20万元,医生还不敢做。

现在我们正在尽力调理他的身体状况,看有没有可能争取手术机会。

患者对手术有犹豫我们也完全理解,可也希望大家明白,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越早手术,成功率越高,手术效果也好。

一旦心肌病理结构改变到难以重塑的时候,即使手术纠正了瓣膜功能,心功能也难以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大大增加。

更有甚者,当心脏瓣膜病并发严重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和全身恶病质的时候,会根本丧失手术机会。

03

打个比方,治疗心脏瓣膜病就好比修缮一间“房屋”,早期只需要把门修补一下或者换个新门就可以,5万元基本就够了。

而随着病程延长,不仅仅是门坏了,墙壁也可能变得不结实,所以此时就不只是换门那么简单,保守估计可能都要花10万~20万元。

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房屋”可能需要重新修建。但盖房屋的材料好买,心脏坏了零件可不是那么好配,此时即便你再有决心、再有钱都不见得可以解决问题。

因此,如果病情真的需要手术,那还是尽早手术,花得少还疗效好;越晚手术,花费多疗效差,甚至可能丧失手术机会。

所以,希望已有明显瓣膜病变的病人,都能树立有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

符合手术指征的,应尽早手术治疗,给自己机会,也给大夫机会,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酿成严重后果;

没必要手术的也希望大家积极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文丨赵楠楠

▼往期精彩内容▼血栓最容易找上这类人如果心脏的“阀门”坏了……瓣膜病人也是心衰候选人

觉得好看,请分享和评论哦~

心脏医学科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