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孩莫名发烧4个月,湖北十堰多专家会诊找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

十堰女孩小陈(化名)

不明原因反复发热4个月

医院就诊

医生根据她左手上一个特征猜测

问题很有可能出在心脏方面

经进一步检查确认

小陈所患疾病

竟是足以致命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

小陈手指甲上的出血点

女孩莫名发热4个月

医生从手上发现端倪

20岁的小陈是十堰人,目前就读于北京某高校,平时身体健康的她在4个月前突然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医院求医,症状却始终未见缓解。“医院诊断为感染性发烧,开了消炎退烧药,起初有效,但药一停就又发烧了。”

本月,小陈从北京返回十堰,结束隔离期后,于11月24医院就诊。因小陈当时有发热症状,入院后经发热门诊收治在缓冲病区。

“在缓冲病区,我们翻阅了多家北京医疗机构的诊疗资料,发现病情有些复杂。”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缓冲病区负责人张银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体检后发现,患者左手指甲有出血点,手掌存在一个特殊的体征,即左手掌有一红色硬结并有压痛,考虑为Osler结节。同时,患者心脏有杂音,初步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较大。

小陈左手掌心处的红色硬结

初步诊断考虑后,医院立即安排心血管内科及心胸外科会诊协助诊治,认为患者需要行心脏彩超、血培养等检查尽快明确诊断。疫情防控期间,在缓冲病区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较为不便,特别是超声医学科医生,要穿着防护服在病床边行超声检查、床边超声会诊,但医务人员严格做好终末消毒等工作,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检查。

经完善心脏彩超及血培养检查,患者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随后,感染科主任、发热待查多学科协作组组长陈悦教授安排MDT远程会诊,为患者制定详尽的后续治疗计划。

对症施策

当天症状即缓解

张银华表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不同于其他器官的感染,心内膜炎的最强“杀手锏”在于它在心脏瓣膜上形成的赘生物。

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内部通道的第一道关口,致病细菌在瓣膜不断繁殖,会导致心瓣膜关闭不全或阻塞、心肌脓肿及心脏传导功能异常。突破这道关卡后,极其不稳定的赘生物有可能随时脱落并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各个部位,引发脑梗塞等重症,甚至是猝死。

在24日初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医生即对患者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当天,患者发热消失,手掌肿痛症状缓解。由于患者贫血,体质弱,感染科护士长刘洁还为患者每日订制营养汤滋补身体。截止到今天,患者病情稳定,继续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将行手术治疗。

医生提醒

此病早期极易被误诊、漏诊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仍高度重视患者病情,医务处疑难病诊疗中心组织多学科MDT远程会诊,诊断分析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系统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继续组织专家会诊讨论,评估患者病情,研判诊疗方案。”医院医务处疑难病诊疗中心主任柯昌征表示,经全院专家共同努力,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医院将继续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