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瓣膜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瓣膜病的治疗体现内外科融合趋势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在医院召开。本次大会主席、医院院长刘中民表示,本次年会着重探讨心血管外科的前沿技术与心血管内外科融合的临床路径,以期从心脏换瓣向瓣环再造(修复),从传统的开胸向小切口方向的术式转变等方面提高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医疗技能与执业水平,推动心血管外科的大发展。

图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现场院方供图

瓣膜病的治疗体现内外科融合趋势

瓣膜病是心脏的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常见的瓣膜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等。其中尤以风湿性瓣膜病最常见。患者常常会感觉乏力、胸闷气短、胸口痛甚至晕厥。形成原因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畸形、退行病变等。

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一般采用瓣膜置换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由于是开胸手术,医生可以打开心脏,直视心脏瓣膜进行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瓣膜疾病的一线方案。但是,这一经典术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年刚刚出现的TAVI手术的挑战。TAVI全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这种技术是在大腿上划一道几厘米的小口,通过导管等器械,从大腿内部的股动脉进入心脏完成瓣膜的置换。相比传统的外科换瓣,TAVI微创手术创伤小、采用局麻、恢复更快,目前这种从股动脉进行的TAVI手术,已在全球完成手术超过35万例,并逐渐成为主动脉瓣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有研究显示,对于老龄高危的瓣膜病人,TAVI的手术死亡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TAVI在国外大多由内科医生主导,而在国内作为新事物,血管外科专家们意识到,从外科医生单干到与内科医生密切合作成功组建心脏团队的经验表明,无论在技术融合、工作效率、患者受益方面,内外科融合的团队合作均远优于单学科运作。

图说:手术室第一例复杂心脏搭桥手术院方供图

微创化和杂交手术是血管外科的新挑战

大会前一天,在医院新大楼的“复合”手术室里刚刚完成了第一例复杂心脏搭桥手术。心外、医生通过介入技术融合外科技术治疗复杂的心脏疾病,患者无须在介入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

近年来,在心血管外科中热门的微创和杂交手术,也是出于这样的理念。传统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大手术大切口以及体外循环,给患者带来显著创伤。随着新型医疗器械的开发、新型治疗技术的推广,微创化成为必然趋势。

以减少手术创伤为核心思想的微创心脏外科(MICS)最早体现在减小切口和避免体外循环。在满足心内操作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小手术切口长度、压缩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在MICS的新阶段,器械辅助成为重要手术方法,例如在胸腔镜辅助下,通过约4cm胸壁微切口完成心内操作;在Zeus系统、daVinci系统等机器人辅助下,通过仅为1cm的孔穴切口,开展房间隔缺损、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

近年来,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合外科技术和内科介入手段优势,开展多种杂交手术。在先心病、成人心脏病、在主动脉夹层治疗领域,涌现出诸多杂交手术典型代表。经导管经心尖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瓣部位,联合外科经心尖小切口引导定位,完成人工主动脉瓣替换,已有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合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危人群。

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将为心衰病人带来福音

不久前发布的医院科研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医院心血管外科学名列第二。医院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与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开展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在干细胞治疗心衰的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干细胞治疗心衰方案全称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衰方案,是在CABG手术远端血管吻合完成后,进行人脐带MSCs细胞移植,以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无手术死亡,无移植细胞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术后患者EF值、BNP、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国际上有研究证实,结合干细胞治疗的一些成果可改善心肌血供,帮助恢复顿抑或衰退心肌细胞功能,现已有一些将该方法用于扩张性心肌病、先心病的临床试验报道。

通讯员胡雪玮樊丽达新民晚报记者左妍(院方供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