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
年6月15日,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以下简称“医院心外科”)魏民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胸腔镜辅助下免缝合主动脉瓣植入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心外科已掌握多元化的微创手术技能,进入瓣膜治疗%微创新时代,为大湾区瓣膜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微创瓣膜手术方式。
60多岁的李先生(化名)在2年前突发活动后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医院就诊检查后显示,他的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和心包积液,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近期,李先生胸闷、气促等症状反复发作并加重,伴随有双下肢肿胀、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且出现腹水,医院建议进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近日,李先生专程到医院心外科,向魏民新教授求医。
接诊后,魏民新教授团队对李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评估。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李先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血流速加快,平均跨瓣压差增高,主动脉瓣钙化严重,且存在重度的主动脉瓣反流。
解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带来的影响,只能通过手术治疗。目前有效的手段包括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术和介入瓣置换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通过将原有瓣膜剪除后,将人工瓣膜缝合在原有瓣环上,替换功能损坏的瓣膜。传统小切口或腔镜下瓣膜置换,缝合难度大,存在周围组织损伤的风险。近年来兴起的介入瓣膜置换术造福了许多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高额的费用令许多患者望而却步,目前只推荐在高龄高危患者使用。
免缝合瓣膜置换目前在国际应用时间超过10年,长期结果优异,瓣膜开口设计较大,具有优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及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免缝合瓣的独特设计,使其兼具了目前主动脉瓣置换治疗领域两项主要技术(外科瓣膜置换及介入瓣膜置换)的优势,兼容小切口、腔镜等多种微创手术入路,将原有病变瓣膜彻底清除干净,增加手术的精准度,血栓栓塞等血管并发症、起搏器植入率及瓣周漏发生率低等传统外科瓣膜的优势;植入时瓣膜可压缩,免缝合,创伤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在ICU及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等介入瓣膜的优势。同时,免缝合瓣膜置换术,相比介入瓣膜置换,费用大大地降低。
李先生的手术于年6月15日上午顺利实施,胸腔镜手术避免胸骨切开,同时,由于该技术置入主动脉瓣无需缝合,避免了主动脉瓣附近局限空间内的缝合打结等外科操作,大幅减少了术中打击,缩短了手术时间,两种技术完美结合,极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患者术后身体情况稳定。
据了解,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常规开展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辅助外科瓣膜手术和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心血管手术微创占比超过70%。通过各种微创方案,常规瓣膜手术基本达到%微创化,无论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或者多瓣膜病变,均可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解决。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魏民新教授说:“免缝合瓣膜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大湾区主动脉瓣外科置换术正式开启免缝合术式新时代,对未来瓣膜免缝合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此项技术将会进一步扩宽微创瓣膜手术的适应症,能使更多患者获益。”
审读:孙世建